二是實施醫藥健康、裝備制造、建筑、旅游四個優勢產業發展工程,打造競爭新優勢。壯大醫藥健康產業,建設6個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鼓勵東寶、敖東藥業等30戶創新主導型企業發展,支持“藥食同源”類保健食品開發,搞好100個重大產業項目,培育100個單品種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產品?突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抓好長春智能與自動化成套裝備產業集群培育、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加快國家軌道客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推進中國標準動車組開發生產?加快長春、吉林等地的住宅產業化,實現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完善旅游業規劃,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及航線開發建設,搞好旅游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圖們江三角洲國際旅游合作區開發等特色項目,旅游總收入增長25%。
三是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增強接續發展能力。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資源產業,組織搞好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9個新興產業行動計劃,提升人參、礦泉水等特色資源產業發展水平。力求“一星一油”項目取得新突破。“吉林一號”衛星下半年實現首星發射,對接好國家民用衛星產業布局,全力打造民用航天產業集群。支持建設油頁巖綜合利用工程實驗室,推進油頁巖開發關鍵技術進入中試階段。四是實施服務業提升工程,促進量增質優。繼續落實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打造現代物流、金融等十大業態,滾動實施3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松江河文化產業園區等示范項目建設,培育營業收入超億元的文化企業10家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經濟增長。
以創新驅動培育新的增長點。強化創新驅動戰略,挖掘創新潛力,做好“有中生新”和“無中生有”兩篇產業培育發展的大文章,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實省委已經出臺的政策意見,實施年度“雙十工程”項目,建成8個、再建12個省級中試中心,用好省科技大市場,加快集成創新綜合體、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抓好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力爭國家技術轉移東北中心落戶我省。推動科技體制改革,以市場導向為主、政府引導為輔,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試點。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促進技術與市場融合、創新與產業對接。支持科研院所深化內部機制改革,鼓勵科技工作者開展產學研合作。繼續搞好以“兩所五校”為重點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發揮互聯網經濟先導引領作用。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寬帶吉林”工程,推進光纖入戶,加快4G移動通信發展,提升行政村寬帶接入能力。規劃和推動云計算產業基地、數據災備和金融后臺中心建設。
加快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實施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培育典型示范企業,提升產品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快互聯網與農業融合發展,應用“可追溯”技術,增強農產品信息透明度。加快互聯網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開展物聯網試點。推進“智慧吉林”建設,擴大在智慧政務、智慧民生等領域的應用服務。培育互聯網企業,加大省級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加強與知名企業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大數據、智能醫療等領域合作,提升互聯網企業發展層次。構建安全可信的互聯網應用環境
(三)著力補齊發展“短板”。緊緊抓住振興發展的薄弱環節,集聚資源,統籌發力,逐步破解區域發展不均衡、發展活力不足、要素支撐力不強等問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