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按照省委確定的區域布局,繼續抓好西部生態經濟區,推進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等十大工程及50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河湖連通項目實施,新建續建濕地補水等10個重要節點工程,力爭增加5億立方米蓄排水能力,努力恢復碧野藍天、水清河暢的生態原貌。引進上海光明集團等大企業,打造大型綠色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和安全畜禽生產基地。在向海保護區核心區開展生態移民試點。加快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搞好頂層設計,完成規劃編制,抓好產業創新等國家和省級試點,搬遷改造城區老工業區100戶企業,推動建設哈長城市群、中部城市群,探索城市轉型的新路子。全面啟動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推進內聯外通、綠色產業等五個重大先導性工程,搞好礦產資源精深加工,提交和發現礦產地10處,完善生態系統,在綠色轉型發展上發揮示范作用。組織開展各區域建設情況調研巡查,破解實際問題,協調區域發展。
繼續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創新發展、增強活力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做大總量、做優結構、做強龍頭、做長鏈條,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抓好“萬名創業者、萬名小老板”、首席質量官和技能人才等培訓,省級創業孵化基地達到170戶,培育3-5戶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100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社會化服務示范機構。力爭長春等地納入國家民營經濟改革試點。認真落實支持小微企業“新國十條”和省里出臺的40條等政策措施,在改革審批制度、創新融資體系等方面加大力度,讓利於民營企業,讓更多人獲得創業發展機會。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著眼提升縣域產業層次,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實現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依托現有工業集中區,啟動實施縣域轉型升級“示范工程”,推進資源深度開發利用、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深入搞好擴權強縣試點,繼續探索向縣(市)放權,在用地指標、審批制度、金融創新等方面研究出臺政策,激發縣域發展活力。鼓勵和引導縣(市)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土地、住房、教育、社保等制度改革。2015-02-0909:12:19
全力推進金融生態建設。全面發展普惠金融,著力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力爭全省社會融資總量高於上年水平。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擴大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持續實施100戶企業上市培育和300戶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工程,推動長影集團、出版集團等重點企業上市。加快各類要素市場發展。多種渠道拓展債券融資,爭取發行項目收益債券、可續期債券。發展保險市場,鼓勵保險資金投向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長春建設東北亞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爭取各類金融機構落戶吉林,加快金融產業集聚協同發展。設立東北亞國際金融投資集團等新型機構。支持金融租賃公司、互聯網金融等機構發展。繼續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重組,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爭取國家批準設立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落實省政府出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信用信息數據交換平臺,打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落實地方金融風險防范責任制,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ㄋ模┲ν七M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堅持“四化同步”,立足農業大省實際,突出重點領域探索創新,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不斷夯實農業基礎。著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落實防災減災措施,促進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