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出臺政府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目錄,探索特許經營、股權轉讓等模式,撬動民間投資進入更多領域。
促進消費穩步增長。完善消費政策,建立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長效機制。跟蹤落實好國家政策,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全面建立并推行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加快培育消費熱點,擴大養老家政服務、網絡信息、社會文化以及旅游、汽車等領域消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企業電商和農村電商,開展中小企業網絡營銷試點示范工程,加快農村郵政快遞發展,擴大名特優農產品網絡銷售規模,抓好10個電商試點縣(市),發展100個電商村鎮。改善消費環境,深化長春城市共同配送等國家和省級試點,發展一批大型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舉辦本地商品展銷活動。嚴厲查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確保放心消費。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
推動外貿進出口取得更大進展。立足比較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優勢換資源、換資本、換市場,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5%。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發揮境外營銷展示中心作用,爭取軌道客車、汽車等獲得更多國際訂單。提升64個國家和省級出口基地層次。完善出口服務體系,協調金融機構探索有利於擴大出口的金融產品創新和信貸安排,提高出口退稅效率。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優勢產業、骨干產品和過剩產能“走出去”,深度開發俄羅斯等境外市場,建設中蒙、中俄等境外經貿合作區,對外投資額增長12%以上。抓住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有利時機,鼓勵引進能源資源、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拓展跨境電子商務,支持長春、延吉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加快長春軟件與動漫服務外包等產業園區建設,培育80戶重點服務貿易企業。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增長12%以上。
堅持把穩工業作為穩增長的重中之重。扎實開展工業提質增效活動,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對困難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幫扶,充分釋放重點企業產能。積極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推動產需銜接。完善運行調度、監測和預警機制,搞好生產要素協調保障,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
(二)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突出就業導向、效益導向、市場導向、生態導向,明確載體和抓手,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抓好四大工程:一是實施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振興工程,再造傳統產業領先新優勢。進一步提升汽車整車生產、零部件自主研發和配套能力,力爭基本建成一汽大眾奧迪Q工廠一期、軸齒工業園和汽車物流園等項目,爭取一汽通用年產10萬輛中型乘用車、一汽大眾年產36萬輛DY經濟型轎車項目落戶我省,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廣,抓好紅旗等自主品牌車升級換代,一汽省屬口徑汽車產量突破260萬輛。扎實搞好油氣勘探,大力發展環氧丙烷等化工中間體,推進煤經甲醇制烯烴等項目,提高精細化工率,深度謀劃推動吉化、吉林油田與地方融合發展。積極引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