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雙核驅動”強引擎,“三區統籌”構建新格局。全面實施“雙核驅動”戰略,推進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左右江革命老區統籌發展。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修編完成,重點實施產業增量提質、區域性航運中心建設等八大工程,14個重點產業園區發展迅猛,超500億元的園區達到6個,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經濟增長繼續領先全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得國家批準實施,啟動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統籌推進重大項目166項,微軟創新中心、國光西部產業園、粵桂(貴港)熱電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新進展。編制完成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推動有色金屬、錳等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邊境貿易、特色旅游和現代農業。
(七)保障民生補短板,社會事業得到新發展。公共財政支出更多地向基層和民生傾斜,重點解決教育、扶貧、就業、社保等領域的突出問題,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7.1%。扎實推進教育振興“雙千計劃”“八大工程”,新建各級各類學校201所,改擴建學校6885所,新增學位24.7萬個,新增教師1.5萬多人,解決39.29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問題,保障142.46萬農村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0.3%,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為70.4%、82%和27.3%,增幅為歷年最高。實現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縣縣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學費全覆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47.7%。創新工作方式和機制,實施更加科學精準有效扶貧,減少貧困人口96萬。解決了352.2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796座。城鎮新增就業47.7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74.86萬人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等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提高,社會救助制度進一步健全。加強基層建設,圓滿完成村(居)“兩委”換屆選舉,提高縣及縣以下公務員津補貼標準。保障性住房新開工20.16萬套、基本建成11.92萬套,其中完成棚戶區改造10.62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74萬戶。新農合覆蓋面達99.03%。公共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落實單獨兩孩政策。成功舉辦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深入推進“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達95.6%,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93.1%,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桂林、環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全面完成。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明顯提升。有效應對“威馬遜”強臺風等自然災害。平安廣西、法治廣西建設加快推進,安全生產、信訪、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安全、反恐處突、緝毒禁毒、邊境防控、社區矯正、普法教育、水庫移民安置等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八)為民務實轉作風,政府建設出現新氣象。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切實解決“四風”問題。壓減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的文件、全區性會議及評比、達標、表彰等活動,撤銷一批領導小組、議事協調機構。清理政府性樓堂館所,對機關事業單位實行控編減編,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基本完成自治區本級、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統籌推進鄉鎮行政體制改革。完善政務服務、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