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廣東高考歷史(歷史+不限)類考生上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40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32873名,招生錄取人數為30人;
2、2021年廣東高考歷史(歷史+不限)類考生上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37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71376名,招生錄取人數為30人;
3、2022年廣東高考物理(物理+不限)類考生上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42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65069名,招生錄取人數為20人;
4、2021年廣東高考物理(物理+不限)類考生上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36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82916名,招生錄取人數為20人;
5、2020年廣東高考理科類考生上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25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36005名,招生錄取人數為25人;
1、2022年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數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5 | 389 | 150708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0 | 406 | 132873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5 | 400 | 295044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20 | 423 | 265069 | 省政府 |
2、2021年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數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0 | 371 | 171376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20 | 362 | 282916 | 省政府 |
3、2020年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數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廣東 | 2020 | 理科 | - | 專科 | 25 | 258 | 33600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0 | 文科 | - | 專科 | 25 | 147 | 256140 | 省政府 |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56年8月,前身是廣東省體育運動學校,2003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全日制高等體育職業院校,前期隸屬廣東省體育局,2020年6月15日正式劃轉廣東省教育廳。建校以來,培養和涌現出了冼東妹、傅海峰、江嘉良、孫彩云、董兆致等一大批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體育明星。辦學理念 弘揚體育精神、勤學體育知識、精練體育技能。學院校訓 文明精神、野蠻體魄,創新思維、精湛技能。占地及資產 學院位于廣州市天河區奧林匹克體育園區,占地面積174968平方米,建筑面積86444.8平方米,實有固定資產總值2.9億元。目前建有校內實訓基地10個、校內實訓室54個、校外實訓基地125個、產學合作企業20家,在全省21個地級市設立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技能培訓基地48個。圖書館藏書18.5萬余冊。人員情況 學院現有全日制學生4107人,成人教育在讀學員250余人。教職工263人,專任教師207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9人,博士以上學歷學位7人),雙師素質教師13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4%),聘請體育行業企業能工巧匠等校外兼職教師135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省級勞動模范2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對象7人。機構設置 學院設有7個黨政管理機構: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審計工作部)、組織宣傳統戰部(武裝部)、學生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人力資源部(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務部、總務后勤部。7個教學機構:競技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學院、體育管理學院、體育健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基礎教學部。4個教輔機構:訓練場館中心、圖書與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科技中心、醫務所。3個廣東省體育局下設掛靠單位(廣東省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廣東省全民健身體能康復中心、廣東省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明確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關機構編制事項的函》(粵機編辦發〔2020〕396號),同意學院內設7個黨政管理機構、7個教學機構、4個教輔機構。教學科研 學院目前開設運動訓練、運動防護、體育藝術表演、體育保健與康復、體育運營與管理、社會體育、休閑體育、高爾夫球運動與管理專業、健身指導與管理專業、體能訓練10個專業,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1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重點實訓基地3個。其中,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順利完成“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院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競技體育專業、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為廣東省高職教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運動訓練專業實訓基地、體育運營與管理實訓基地、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實訓基地、運動防護專業實訓基地為省級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廣東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立項建設項目;廣東省全民健身公共實訓中心、運動訓練專業公共實訓中心為廣東省高職教育公共實訓中心建設項目。《運動防護》和《戶外拓展指導與訓練》兩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為廣東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高職類在建項目。學院2012年以來承擔教科研課題共13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14項、廳局級課題81項,國家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2本。社會服務 繼續教育學院建有“九大培訓基地”(體育行業特有職業國家級培訓基地、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廣東省退役運動員職業轉換培訓基地、廣東省中初級教練員崗位培訓基地、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基地、廣東省體育產業管理干部培訓基地、廣東省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基地、廣東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廣東省羽毛球人才培養基地)、“兩站”(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武漢體育學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函授站)、“兩室”(運動員職業指導工作室、職業技能鑒定研究室)。截至2019年12月,面向體育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裁判員、退役運動員等高技能人才共舉辦了503期各類培訓班,面向社會培訓4萬余人次,逾10萬人日。辦校成績 廣東省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簡稱“鑒定站”)是全國第一所成立的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自2005年建站以來,連續14年鑒定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截止2019年底,鑒定站共對游泳救生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等)的13個項目開展了共計2237個批次的鑒定,鑒定人數為122052人次,為全省體育市場從業人員獲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搭建良好平臺,進一步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身權益。鑒定站目前共建有51家全省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實現培訓網絡全省覆蓋。共培訓各項目培訓師800余名,國家級考評員160名,專家隊伍日漸壯大。2012年,鑒定站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首批“示范職業技能鑒定站”,全國體育系統唯一一個示范站;2013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2009-2012年度全國群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時間:2025-05-10 12:0:37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時間:2025-05-10 03:0:57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時間:2025-05-09 13:0:19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時間:2025-05-09 0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