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保險,是指以農村非城鎮戶籍的居民為保險對象的養老保險制度。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障水平與農村生產力發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養老保險與家庭贍養、土地保障以及社會救助等形式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自我保障為主,集體(含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調劑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政府組織與農民自愿相結合。
問:
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面向哪些人的?
答:
(一)具有本市戶籍且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
(二)在本市取得居住證的人員;
(三)本市轄區內各級各類教學教育機構在校學生及托幼兒童。
問:
學生、兒童及外來人口如何參保?
答:
學生、托幼兒童由所在學校(托幼機構)統一代征代繳醫療保險費。取得居住證的人員參保登記及繳費手續到居住地村(社區)辦理。
問:
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外市戶口遷入的如何補繳?
答:
當年度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外市戶口遷入等人員選擇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自退役、畢業、戶口遷入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參保登記,并按當年度個人繳費標準繳納醫療保險費,繳費次日起享受當年度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問:
新生兒怎么參保?
答:
新生兒在出生后3個月內辦理參保登記并按當年度個人繳費標準繳納醫療保險費的,可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那么問題來了!
對咱們老百姓來說
最關心的莫過于
繳了城鄉居民醫保
能享受什么待遇?
特別是生病住院究竟能報多少?
別著急,讓小編一 一梳理。
門診醫療
普通疾病
按照就近醫療、分級診療、協議管理的原則,鎮(街道)醫療機構是參保居民普通疾病門診就醫的協議醫療機構,所屬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醫療服務延伸網點。參保居民確因病情需要到其他醫療機構就醫的,由協議醫療機構提出轉診意見,并辦理轉診手續。醫保經辦機構與協議醫療機構結算醫療費用實行“按人頭付費”。
在協議醫療機構及延伸網點就醫的
普通疾病門診醫療費用補償50%,
其中簽訂家庭醫生服務的參保居民,
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就醫的,
其補償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
辦理轉診手續后到其他醫療機構就醫的補償30%。
對發生的“一般診療費”補償80%。
年度累計納入補償的醫療費用最高限額為1500元。
特定病種
城鄉居民醫保門診慢性病、特殊病實行定點就醫。參保居民應向當地醫保經辦機構申請慢性病、特殊病病種認定,認定后由醫保經辦機構納入參保居民個人基礎信息,并隨個人病情的改變進行動態確認、更新。符合享受門診慢性病待遇補償條件的參保居民,選擇一家醫療機構就醫;符合享受門診特殊病待遇補償條件的參保居民,可選擇兩家醫療機構就醫。需到非選定的醫療機構就醫的,由選定的醫療機構提出轉診意見,并辦理轉診手續。
慢性病
病種范圍:高血壓病(高危以上)、糖尿病Ⅱ型、潰瘍性結腸炎、結核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銀屑病、冠心病、肺氣腫、擴張型心肌病、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特殊病(納入重大疾病保障病種除外)
病種范圍:惡性腫瘤、慢性腎臟病(CKD3-5期)、再生障礙性貧血、精神病、腦卒中恢復期(2年內)、慢性乙型肝炎、重癥肌無力、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強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病、腎病綜合征、肝硬化、類風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