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特色專業: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制藥工程、護理學
廣東重點建設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中醫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
省攀峰重點學科:中醫學
省優勢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創辦于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校之一,先后直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現為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醫療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均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
學校秉持嶺南人特有的開放和務實精神,大力推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學校現有二級學院16個,本科專業27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全日制在校生17742人,其中本科生12551人,專科生832人,碩士研究生3450人,博士研究生700人。
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擁有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3個,其中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29584科2個;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5個;中醫學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兩所中醫藥高校之一,也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唯一一所省屬高校。根據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學科評估結果,一級學科中醫學全國排名第二、中藥學全國排名第三(并列)、中西醫結合全國排名第四。湯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數據顯示,學校臨床醫學學科已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學校在關鍵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重經典、強臨床”是學校本科教學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學校辦學六十年最重要的經驗總結。八十年代中期,學校率先啟動經典回歸臨床的教學改革,把四大經典作為必修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實施“院系合一”的管理體制,促進醫教協同發展。“‘重經典、強臨床’高素質中醫人才特色培養模式”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2008年學校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均為“優秀”。近五年來,學生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績突出,通過率始終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前茅。
在總結七年制辦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學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和承擔“中醫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高校,繼續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規模長期居于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培養質量和學位論文質量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在2015年中國期刊網《中國博碩學位論文引證報告》中,學校研究生學位論文總被引用頻次居全國醫藥衛生類院校首位。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屆獲得中醫學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學校堅持突出特色,彰顯優勢,以開展嶺南醫學研究為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牽頭的“脾虛重癥肌無力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于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終身教授王建華領軍的“脾虛證辨證論治的系列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其標志性成果“脾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傳承與創新”于2016年入選《中國中醫藥重大理論傳承創新典藏》;袁浩教授領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