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創新銀行支持方式。鼓勵各類銀行機構在創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各類產業園區等創業創新集聚區開辦科技銀行和創業創新銀行,創新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和金融產品,向創業創新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理財、咨詢等一站式系統化的金融服務。
(九)豐富創業融資新模式。大力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機構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廣度、深度,引導民間資本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支持和引導眾籌融資平臺規范發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擴大創業擔保貸款規模,對符合條件的創業企業和創業人員給予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按規定安排貸款貼息所需資金。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利許可費收益權證券化、專利保險等服務常態化、規模化發展,支持知識產權金融發展。
三、大力培育發展創業投資,支持創業起步成長
(十)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在自治區重點產業發展基金總量中安排5億元組建自治區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形成配套,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快速擴大自治區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創新京蒙合作專項資金投資方式,研究設立京蒙合作基金。鼓勵各盟市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各盟市發起設立的創業投資基金和天使投資基金,可申請自治區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參股。促進自治區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產業發展基金、服務業發展基金、科技協同創新基金等協同聯動,形成促進創業創新的合力。推動組建自治區創業投資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創業投資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十一)加大創業投資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臺培育促進創業投資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場準入、注冊登記、財政出資讓利、基金管理公司和管理團隊、人才引進等方面研究提出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國內外優秀基金管理公司和團隊到我區開展創業投資業務。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供給渠道,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創業投資機構開展合作,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國有資本創業投資基金。探索建立自治區保險投資基金,引導保險資金參與創業投資基金。
四、發展創業服務,建設創業創新平臺
(十二)加快發展創業孵化服務。加快創業孵化體系建設,重點打造包頭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內蒙古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內蒙古大學科技園、赤峰蒙東云計算科技企業孵化器等50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鼓勵和引導各地區盤活閑置的商業用房、工業廠房、企業庫房、物流設施和家庭住所、租賃房等資源,大力發展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器,推動建設100個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和居住條件。整合各類創業創新載體,研究制定科學規范的創新創業孵化標準,對符合標準的創新創業載體集中給予政策扶持,提升創新創業孵化功能。鼓勵和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機構在各類創業孵化器開展投資業務,完善投融資模式。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創業培訓等服務,對達到一定規模和標準的創業培訓可享受自治區創業培訓相關補貼政策。制定出臺自治區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科技服務業以及企業管理、財務咨詢、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法律顧問、現代物流等第三方專業化服務。
(十三)積極發展“互聯網+”創業創新服務。推動“互聯網+”創新平臺與眾創空間孵化載體的有效對接,使創新資源配置更靈活、更精準,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創業與就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加強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云計算數據中心、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向創業者開放平臺入口、數據信息、計算能力等資源,提高創業創新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十四)積極探索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新模式。鼓勵有條件的盟市探索通過創業券、創新券等方式,為創業者和創新企業提供社會培訓、管理咨詢、檢驗檢測、軟件開發、研發設計等服務,降低企業創新投入成本,促進產學研合作,激發創新活力。自治區財政從支持創業就業和科技創新的資金中安排一部分資金,根據各盟市創業券、創新券兌現額度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
(十五)加強創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業創新信息資源整合,建立創業政策集中發布平臺。定期組織舉辦自治區創業創新大賽、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鼓勵開展各類公益講壇、創業論壇、創業培訓等活動,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創新成果、創業項目展示推介等專題活動和競賽,搭建創業者交流平臺,培育創業文化。支持參與國內外創新創業大賽,為創業者與投資機構提供對接平臺。制定完善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向社會開放機制,將高校科技創新資源開放情況納入評估考核標準,探索形成科技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的長效機制,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五、激發創造活力,拓展創業渠道
(十六)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堅持國有企業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力。研究制定國有企業對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的實施辦法。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支持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和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財政后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完善自治區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聯盟。
勞務所得個人所得稅
時間:2023-09-15 04:0:08最新勞務所得稅稅率表
時間:2023-09-16 03:0:47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稅
時間:2023-09-13 06:0:24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
時間:2023-09-15 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