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普查是由國家來制訂統一的開展時間節點和統一的方法、項目、調查表,各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指令依法對全國現有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一次全項調查登記,普查重點是掌握分析預測各地現有人口發展變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單身、適婚人口、老齡人口等,全國人口普查也屬于國情國力調查。
2022年攀枝花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以下是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數據,僅供參考。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攀枝花市常住人口為1212203人。
截至2021年底,攀枝花市戶籍總人口107.5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20萬人,非農業人口56.32萬人。當年出生人口8432人,當年死亡人口453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53‰。年末常住人口121.4萬人,城鎮人口84.8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9.92%。全年辦理結婚登記6240對,離婚登記2228對。全市有42個民族,其中漢族占全市人口的86.6%,41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納西族、白族、傣族、滿族等。
攀枝花1965年建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全市行政區域面積7414平方公里,轄東區、西區、仁和區和米易縣、鹽邊縣,常住人口121.2萬,是中國氣候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城市和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202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3.95億元,同比增長8.3%。
川西南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攀枝花北距成都630公里、南距昆明280公里,位于川西南滇西北交界處,是涼山、昭通、楚雄、大理、麗江五市(州)的幾何中心,與五市(州)首府直線距離均在200公里左右。該區域幅員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多萬,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7400多億元,風光水能源充沛,礦產資源富集,特色農業優勢突出,新能源產業加快成勢,發展潛力巨大。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正加快推進成昆鐵路復線和宜攀、麗攀高速公路等建設,逐步形成與毗鄰縣(市)1小時、與毗鄰市(州)2小時、與成渝貴昆3小時的交通圈。當前,正著力構建市域“內圈”、金沙江區域“中圈”、成渝貴昆“外圈”“三個圈層”,重塑加快發展的經濟地理空間,建設輻射川西南滇西北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更好地承載國家戰略、服務區域協同發展。
三線建設英雄城市。上世紀60年代,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務院作出了三線建設重大決策,攀枝花因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被列為重中之重,成為新中國首批資源開發特區,承擔起了國家戰備重任。開發建設以來,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全國各地數十萬建設大軍奔赴攀枝花,投身鋼鐵基地大會戰,創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布局成套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突破筑路禁區建成成昆鐵路、攻克用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世界性難題等奇跡,成為我國西南鋼鐵重鎮,特別是攀鋼生產的含釩百米鋼軌,占全國高鐵軌道產量的40%,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攀枝花開發建設,圓滿完成了國家戰備任務,為新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貢獻了重要力量。在三線建設火熱實踐中,孕育鑄就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火紅年華》就是全景反映這一英雄歷程的史詩巨著。
中國釩鈦之都。境內礦產資源富集,已發現礦產76種,釩鈦磁鐵礦探明儲量86.7億噸,鈦、釩保有儲量分別為5.71億噸、0.15億噸,居世界第一和第三。被全域納入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打通了從鈦礦到鈦材的鈦金屬全產業鏈,鈦化工產業實現從硫酸法鈦白向氯化法鈦白轉型,全系列冶金用釩制品產業鏈逐步形成,釩鈦產業鏈完整度在全國居首,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鈦工業基地。擁有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國省級創新平臺41個,釩、鈦綜合利用率分別達44%、29%,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省前列。當前,正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著力做強鋼鐵釩鈦產業生態圈、培育機械制造產業生態圈,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建設新型材料工業城市,建強中國釩鈦之都,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