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一)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擺在首位
穩定優勢骨干行業產銷與培育新支柱產業同步發力,加快打造陜西經濟升級版。進一步落實煤炭和蘭炭出省銷售、重大裝備首臺風險補償、建材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對接、企業用電用氣直供等產銷銜接政策。在穩步增加一次能源產能的同時,支持煤制芳烴、甲醇制烯烴和煤制油項目,促進高端化工加速成長。發揮閃存與智能終端、混合動力汽車與新能源電池、干支線飛機與無人機、生物疫苗等重大項目的牽引作用,依托國家級高新區、開發區和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打造具有一流水準的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盡快把文化產業打造成新支柱為目標,繼續抓好30個重大文化項目,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構建制造業、大宗商品、農產品和保稅四大物流體系,促進文化、物流、會展、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現代服務業增長9%左右,其中文化產業增長25%以上。
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以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和整體質量保經濟增長速度與效益。緊盯國家政策取向,以我為主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降低準入門檻,推廣PPP模式,落實項目質量評估和目標考核制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萬億元,增長20%左右。確保西合復線、灃河綜合治理、銅黃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環線等項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力促關中城際鐵路、吳定高速、安康新機場、斗門水庫、渭南熱電聯產、陜北至濰坊輸電線路、四醫大綜合園區等一批項目按期開工。進一步加快西包客專、西安地鐵、沿黃河公路、延安新機場、引漢濟渭、東莊水庫、陜北黃河引水、鎮安抽水蓄能電站、電力外送通道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和前期進度。要通過重大項目建設,拉動當期增長,增添發展后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牢基礎。
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繼續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抓好糧食主產縣、旱作高產縣和整鎮連片現代糧食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整縣果業轉型升級,積極打造肉蛋奶生產重點縣,因地制宜發展蔬菜、茶葉、干果和木本油料等產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600萬畝,總產1150萬噸。開展耕地質量測定和建檔工作,推廣精確施肥、節水灌溉、綠色環保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實行農機分類補貼,新增基本農田50萬畝、節水灌溉80萬畝、陜北治溝造地8萬畝,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