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社會服務顯活力。強化制度創新,大力推動知識資本化;“一園三區”建設大學科技園,助推師生創新創業;持續拓展發展外圍,構建高校—政府—企業三螺旋體系。與無錫、泰州、宿遷等10多個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南京科技廣場、連云港海洋工程研究院、鹽城海洋產業研究院、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熟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實體運行;與赫克力士公司、中國石化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大型企業院所戰略合作,共建研發中心100多家。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成立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科技創新協會、省級技術轉移中心、紫金科技呼叫中心。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100多家學科型公司,以學校為科技支撐的常茂集團、中圣集團、康力電梯、九九久科技等公司成功上市,九吾高科、同凱兆業、工大數控等企業進入上市輔導。
學校加大對外開放辦學力度,先后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英國、荷蘭、意大利、新西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6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承擔了數十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邀請蒙代爾、阿龍?西查諾瓦等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外籍專家來校講學授課,教師公派出國進修、學生對外交流的規模層次不斷提升,先后選派44名教師和管理人才到地方政府或單位掛職、任職。學校先后在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會議、全省教育改革會議上作為江蘇高校代表作典型發言。中央和地方媒體多次專題報道我校改革和發展的成就。
2009年11月29日,溫家寶總理親臨學校視察�?偫碓谥v話中指出:“這所大學很有特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程、實驗與科研都凸顯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會被社會所需要,這種辦學的方向也是對的”。在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搶抓江蘇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機遇,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創新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彰顯產學研用結合特色,努力走出一條美國斯坦福和加拿大滑鐵盧式的創新創業型大學發展之路,打造最適宜創新創業的高校品牌,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有特色高水平創新創業型大學。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7 | -- | -- | 345 | 331 331 | 一批 |
2016 | 379 | 361 | 358 | 353 353 | 一批 |
2015 | 370 | 351 | -- | 344 344 | 一批 |
2014 | -- | 351 | -- | 345 345 | 一批 |
2012 | 384 | -- | 345 | 340 340 | 一批 |
2011 | 374 | -- | 346 | 345 345 | 一批 |
2010 | 390 | -- | 363 | 355 355 | 一批 |
2009 | 384 | -- | 368 | 348 348 | 一批 |
2008 | -- | -- | 368 | 330 330 | 一批 |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