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扶貧開發“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會議和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我縣高度重視,立即行動,對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問題認真梳理,深入查擺,進行了及時整改,現將整改行動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一、整改工作開展情況
1、高度重視,狠抓落實。縣扶貧開發領導組高度重視,5月3日召開全縣“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動員部署會議,對整改落實工作進行安排。針對2016年脫貧攻堅成效第三方評估、脫貧攻堅成效復核和2017年6月份省督查反饋的36條問題,制定落實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單,逐條梳理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實行盤點銷號。6月4日到5日,開展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重點圍繞“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對我縣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光伏扶貧和扶貧工作隊、雙包工作等10個典型案例開展觀摩調研,總結工作經驗,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進一步鞏固了專項整改行動成果。7月21日和9月14日,分別召開全縣扶貧開發“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再推進會議,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找準工作差距,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打贏打好脫貧攻堅年度戰役。
2、立即行動,深入整改。印發《霍山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復核反饋意見整改方案》(霍扶組〔2017〕17號),根據第三方監測評估、省脫貧攻堅成效復核和2017年6月份督查反饋的36項問題,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加班加點,全力投入整改工作。迅速開展行動,第一時間進村入戶,詳細了解評估反饋的貧困戶家庭情況,確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堅持問題導向,對照問題清單,深挖問題根源,分析存在原因,對癥下藥逐條落實整改。突出重點問題,圍繞評估反饋的精準施策方面存在的兩大問題,科學制定整改方案,積極尋求解決措施,重點開展整改。
3、總結經驗,注重長效。強化鞏固提升,針對第三方監測評估、脫貧攻堅工作復核和2017年6月份省督查反饋存在的問題舉一反三,進一步梳理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不足和薄弱環節,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成效。在抓好整改、解決問題的同時,及時總結整改經驗,修訂完善了《霍山縣脫貧攻堅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霍山縣脫貧攻堅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補充規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和《關于在全縣開展激發內生動力推進脫貧攻堅主題活動的通知》等,建立科學長效的工作機制,持之以恒抓下去,切實鞏固好整改成果,有效促進工作完善,努力促使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1、進一步落實產業扶貧。一是發展特色農業。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工作組作用,從縣農委、縣林業局、縣中藥材發展局、縣茶繭辦抽調專人集中辦公,16名工作人員實現分組包片,對各鄉鎮產業扶貧工作進行常態化督查指導。5月,產業扶貧工作組對2017年發展產業貧困戶進行了逐戶走訪、指導服務。截止目前,全縣共發展到戶產業項目的貧困戶8761戶27895人,其中2016年脫貧戶發展產業1967戶6808人,2017年擬脫貧戶發展產業2256戶7832人,完成2017年三個批次產業項目驗收7420戶,補助資金1547.78萬元,已撥付產業補助資金1304.5萬元。二是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出臺《霍山縣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和《霍山縣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操作規程》,結合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和“三變”改革,大力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建立長期穩定的收入渠道,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探索“政府+企業+貧困村/貧困戶”合作模式。鼓勵貧困村以集體土地、林地、水域等資源要素和資金參股開發加油站、水電站、小水庫水面經營等收益較好的優質項目,獲得分紅用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補助貧困戶。2017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827萬元,實施單龍寺鎮東風橋加油站、下符橋鎮廟崗集村大棚蔬菜基地、大化坪鎮八斗灘電站增容擴建等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將帶動274戶貧困戶獲得固定分紅。結合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盤活貧困家庭資源、資產和資金,讓貧困戶有更多的穩定增收渠道。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堅持“所有權”,保護“承包權”,激活“經營權”,積極引導貧困戶將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經營權等以折價入股、租賃方式流轉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貧困戶獲得長期穩定的財產性收益。
2、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一是明確工作職責。出臺《縣領導聯系鄉鎮脫貧攻堅工作及“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定點幫扶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縣領導聯系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制度的通知》,明確聯系鄉鎮及貧困村縣領導、牽頭幫扶單位、結對幫扶單位、行業扶貧單位和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責任,通過扣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全縣上下形成了同心協力共抓扶貧的強大合力。二是配強專職扶貧干部。完善基層扶貧組織體系,向43個貧困村派駐副處級領導干部擔任扶貧工作隊長,落實213名扶貧工作站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為全縣135個行政村配齊配強村級扶貧專干,人員報酬由財政全額保障。三是全面推行“雙包”幫扶制度。梳理幫扶聯系人結對戶情況,切實改變每名幫扶人結對過多戶的現象。7月底前,我縣增加了235名干部職工進行幫扶,到目前,全縣共有18家市直單位、100家縣直單位、4148名市縣鄉村干部參與結對幫扶,每名干部幫扶貧困戶不超過5戶。今年5月1日新扶貧工作隊到位后,縣委組織部、縣扶貧移民局先后組織開展一次培訓和兩次專項督查,確保扶貧工作隊員在崗在位在狀態。四是加強專業扶貧力量。抽調400名農技人員和科技人員,定戶定人,結對8000多戶貧困戶,實現“一對一幫扶、手把手指導”。五是增強社會扶貧合力。開展“百企幫扶貧困村”行動,縣內137家企業與43個貧困村建立結對幫扶,優先提供就業崗位、認購農副產品、提供技能培訓,“企村聯姻”聯手打造社會扶貧“霍山品牌”。
3、進一步推進行業扶貧。一是實施就業扶貧。截止目前,已遴選17個社會責任心強、管理規范、崗位適合的企業作為就業扶貧基地,開發就業扶貧崗位599個;選擇適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產的企業63家,開發居家就業扶貧崗位3646個,建設扶貧驛站8個,實現“在家就業好,照顧老和小”。探索采取政府投資新建、幫扶單位捐建、企業新建等模式,在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鄉鎮和村建設就業扶貧驛站,鼓勵引導企業入駐,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舉辦貧困人口就業扶貧專場對接會,為貧困群眾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幫助貧困群眾創業就業。8月8日舉辦的專場培訓會共有37家用人單位參與,提供1700多個崗位,涉及普通操作工、機修、縫紉等多個工種,吸引了全縣450多貧困群眾前來咨詢應聘,共有217人現場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意向書。大力開展就業脫貧培訓,已培訓貧困人口266名,發放就業培訓補貼33.2萬元。同時,開展“激發內生動力,推進脫貧攻堅”主題活動,并對連續務工6個月以上的當年脫貧戶給予一次性500元補助,對當年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元、7000元、10000元的,分別一次性給予500元、700元、1000元獎勵。二是實施光伏扶貧。2016年我縣投入光伏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支持43個貧困村建設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分別選址在3個村,光伏扶貧電站總容量2950千瓦。其中下符橋鎮廟崗集村120千瓦,電站于2016年8月并網發電,大河廠處1500千瓦和指封山1330千瓦,電站于今年4月并網發電,每個貧困村集體經濟預計每年可增收5萬元以上。今年,我縣將為全縣78個經濟薄弱村和“三無戶”集中建設光伏電站4個,總容量7.8兆瓦,已完成選址和備案,目前正在招投標,年底前全面建成。三是實施危房改造。全面提高貧困戶新建住房危改補助標準,在中央補助7500元/戶的基礎上,將新建住房標準提高至2萬元/戶。截止8月30日,我縣安排貧困戶危房改造1601戶5604人,年度計劃安排資金2793.2萬元,所有危房改造戶均已開工,其中完工1508戶,完工率94%,剩余任務將于9月20日前全面完成。四是實施金融扶貧。截止到8月30日,已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貸款2543筆,8251.1萬元。創新推廣“分貸統還”“統貸統還”等多種模式,在東西溪鄉桃李河村、佛子嶺鎮長嶺村、磨子潭鎮白水畈村和諸佛庵鎮桃源河村等村推進小額信貸“分貸統還”模式,實現大戶帶動貧困戶增收。五是實施健康脫貧。制定《霍山縣健康脫貧宣傳月活動方案》,并下發《關于開展健康脫貧政策巡回宣講活動的通知》,確定6月份為健康脫貧工作宣傳月,6月26日至7月6日縣人社局、縣衛計委和縣扶貧移民局組成宣講組,對全縣16個鄉鎮和2個園區組織開展健康脫貧政策巡回宣講活動,全面宣傳“351、180”醫療保障、簽約服務、分級診療等健康脫貧政策。同時,通過電子顯示屏、網站、微信、短信等多種形式,在日常衛生服務中,加強對貧困戶的面對面宣傳,切實提高健康脫貧政策知曉率和群眾滿意度。截止8月底,共有7491名貧困人口享受了“351”健康扶貧政策,共計發生醫療費用4390.1萬元,累計補償3647.9萬元,實際補償比達83.1%,其中:基本醫療保險支付3021.9萬元,大病保險支付194.6萬元,醫療救助支付354萬元,政府兜底支付77.4萬元。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享受健康脫貧“180”補充醫療保障6023人次,醫療總費用413.7萬元,累計補償400.9萬元,其中“180”補償金額41.10萬元,慢性病門診醫藥費用實際補償比達96.9%。全面落實簽約服務,共有407名鄉村醫生為全縣11669戶21729人貧困人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除舉家外出貧困戶外,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六是實施教育扶貧。根據省第三方評估反饋的大學生未享受教育資助名單,我們通過入戶走訪221戶脫貧戶家庭的223名學生,全面了解享受教育資助情況,其中140名脫貧戶大學生已享受各類教育補助,未享受教育扶貧政策的24名�?拼髮W生的資助資金已補發到位,幫助43名在校本科大學生申請教育資助,另有15名脫貧戶家庭學生已畢業或不在大學教育階段,1名學生自愿放棄申請資助。同時,我們舉一反三,對比扶貧開發信息系統與學籍系統,查遺補漏。截止8月底,我縣共發放建檔立卡和脫貧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296人次享受資助資金472.8225萬元(學前教育貧困幼兒資助292人,發放資金11.68萬元;義務教育貧困寄宿生補助1164人,補助資金68.5875萬元;普通高中助學金1539人次,發放資金186.05萬元;中職助學金342人次,發放資金42.5萬元;普通高中免學雜費1539人,補助資金101.005萬元;中職免學費420人,補助資金63萬元)。對2017年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全面開展教育資助(3000元/人)和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交通費、生活補助(省內500元/人,省外1000元/人),完成首批錄取的312名大學新生資助統計,9月15日前,大學新生資助93.6萬元和交通費、生活補助18.25萬元已發放到位。落實“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已申報審核通過中、高等職業教育補助561人,已完成資金發放。積極爭取公益組織參與助學活動,今年六安迎駕慈善基金會出資16.4萬元,資助貧困家庭新考入本科以上大學生40名。同時,為全縣18周歲以上貧困人口統一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并為發展養豬的貧困戶購買育肥豬保險。
4、進一步加強項目資金管理。2017年前兩批扶貧項目也已經批復到鄉鎮,各鄉鎮正在全力加大項目推進速度,抓好項目實施。5月起,我縣對扶貧項目建立“紅燈”預警機制,與績效考核掛鉤,對各個鄉鎮的每一個項目實行進度控制,對進度嚴重滯后的鄉鎮、村及時予以通報和進行約談,并在年度考核中扣減相應分值。加快資金撥付,在簡化優化程序的基礎上,力爭2017年扶貧項目早竣工、早開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今年全縣已到位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0560.9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2984.6萬元、省財政4621.8萬元、市財政1446.26萬元、縣財政預算安排1205.8萬元(按地方財政收入增量10%及扶貧專干報酬)、扶貧結余302.45萬元,支出9343.8038萬元,支出率88.48%。
5、進一步抓好基礎工作。按照《省扶貧辦關于切實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縣于6月5日召開了動態管理工作培訓會,6月14日前將完成摸底排查,7月8日前將按照規定程序對相關人員進行識別或清退核實,目前我縣已將動態管理摸底調查情況上報省扶貧辦。針對基礎資料不完整、不規范的問題,我們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扶貧手冊>填寫工作的通知》,編印了《霍山縣幫扶干部工作手冊》,分期對縣直2039名幫扶干部進行了業務培訓,同時要求各鄉鎮對照脫貧攻堅檔案資料目錄清單,一村一村清理,一戶一戶補缺,確保脫貧攻堅檔案資料填寫規范、邏輯合理、完整準確。完善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下發《關于抓緊做好完善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鄉鎮對貧困戶信息進行重新采集,全面完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貧困村和貧困戶基本資料,目前對省反饋的13920條錯誤信息全部據實修改到位。加強對扶貧信息系統數據的審核力度,采取設置指標值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每天對國辦系統邏輯錯誤條數進行統計通報,將查找出的錯誤信息條數作為各鄉鎮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6、進一步強化督查考核。重新修訂《縣脫貧攻堅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在堅持“三固定、三堅持”督查方式,建立常態化督查制度的基礎上,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實行“重獎、重懲”。為檢驗我縣扶貧開發“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工作成效,6月8日至11日,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組安排4個督查組,重點對全縣16個鄉鎮和2個園區2017年度脫貧任務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扶貧項目實施、檔案資料規范化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履職盡職等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每個鄉鎮抽查1個貧困村和1個非貧困村,每個村隨機抽查2017年擬脫貧戶10戶和5戶,了解駐村扶貧工作開展情況,查閱村級和貧困戶軟件資料,入戶核查貧困戶增收項目、各項幫扶措施落實情況�,F場抽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扶貧項目點,實地了解2016-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和扶貧項目建設工作推進情況。8月16日至20日,圍繞2017年度擬脫貧對象,重點對幫扶措施、幫扶成效、政策知曉率、脫貧滿意度及檔案資料等內容開展鄉鎮交叉互查,進一步檢閱脫貧攻堅年度落實情況,交叉互查中發現的問題已反饋給各鄉鎮落實整改。
畢業生本人工作志愿怎么填寫
時間:2024-03-12 09:0:54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
時間:2023-09-13 05:0:45最新黨員的不足與整
時間:2023-09-18 15:0:57最新黨員結對幫扶措
時間:2023-09-21 0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