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www-欧美在线观看高清一二三区-欧美在线观看网站-欧美在线观看网址-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工作報告 > 正文

2019年安徽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二)

更新:2023-09-16 03:24:37 高考升學網

二、的主要工作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安徽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審時度勢,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勇于擔當,以更大的信心和決心推動新常態下的新發展,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持續推動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防范化解風險,切實加強民生保障,全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財政收入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7%左右,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左右和9.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這些目標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突出了速度和質量的統一,體現了穩中求進的要求。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圍繞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堅定不移加快以經濟體制為重點的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進一步減少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規范中介服務,在省、市、縣政府全面建立運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行政府權力網上運行,簡化程序,縮短流程,完善服務,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更省心。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范運行,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制度。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穩步開展國資國企改革。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方向,促進各類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推動具備條件的省屬企業兼并重組、整體上市。著力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國有企業負責人激勵約束機制。

  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抓好新增48個縣(市、區)試點工作。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集體林權等制度改革,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探索發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進國有林場、供銷社和農墾改革。認真辦好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

  繼續抓好財稅金融改革。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調整財政資金支持方式,探索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管理,對高新技術產業通過設立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切實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繼續擴大營改增實施范圍,落實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培育面向中小微企業、“三農”的地方法人中小金融機構,提高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服務水平,支持新設民營銀行。加快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強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繼續充實融資性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開展銀政擔風險分擔機制試點,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強金融監管,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

  啟動實施全面深化綜合醫改試點。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探索醫療保險管理制度改革。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啟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試點。大力發展社會辦醫。

  (二)大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堅持定向施策、精準發力,積極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推動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

  繼續增加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大基礎設施、主導產業、高成長性產業、民生和社會事業投入,實施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基礎性項目,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60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50個、50億元以上項目40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5個,建成600個以上。開工建設引江濟淮、商合杭高鐵、合安九高鐵等重大工程,建成合福高鐵、寧安城際鐵路,新增鐵路營運里程56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50公里、一級公路400公里。

  大力促進居民消費。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控制“三公”消費,促進大眾消費,讓消費積涓成流。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閑、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消費工程,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健身、健康等服務機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加快寬帶提速普及和“三網”融合,推動電商、網購、快遞等融合發展。鼓勵新能源汽車、節能產品等綠色消費。認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支持旅游發展政策措施。

  加快外經貿轉型升級。積極拓展加工貿易、服務貿易、保稅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多元貿易方式,落實出口退稅和啟運港退稅政策,推進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加強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戰略性資源產品進口。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優勢企業開展跨境先進技術合作,推動家電、汽車、工程機械、鋼鐵、水泥等制造業走向世界。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實施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強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鼓勵大眾創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業創辦門檻,加快青年創業園和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在江淮大地掀起新一輪創業熱潮。

  著力強化區域發展多極支撐。統籌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大別山片區四大板塊協同發展。推動合肥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設,促進皖江城市聯動發展、跨江發展,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增長極。落實支持皖北發展各項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力度,實施一批強基礎補短板的重大項目,增強皖北發展內生動力。充分發揮皖南文化、旅游、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廣包容、大融合的現代服務業,加快國際旅游城市、生態休閑城市建設。把大別山片區開發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大力支持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產業發展。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強化要素保障,支持特色產業培育和開發園區建設,鞏固全省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三)努力打造新一輪對外開放新格局

  搶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機遇,擴大東西雙向、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

  打造對外開放大通道。開展長江干流和淮河航道整治,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網和信息通道建設,加快形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岸線資源開發和港口建設,打造蕪馬組合港、合肥、蚌埠、安慶等航運樞紐,提升銅陵、池州、淮南等港口功能,完善集疏運體系,推動江海聯運、多式聯運,形成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港口群。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合作,開辟西向開放新通道。

  構筑對外開放大平臺。進一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建設規劃編制,推進市場深度融合和體制機制等高對接。加快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建設,加強進境貨物檢驗檢疫指定口岸建設。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成熟經驗,落實口岸管理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在有條件的地方和開發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提升通關一體化和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大提升。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積極承接質量效益好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推進全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集聚發展,引進培育一批區域性總部、功能性機構和研發中心,鼓勵跨區域設立產業合作園區,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發布投資環境白皮書,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四)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提升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突出產業化的創新,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重大創新工程,推進高世代顯示器件、量子通信、語音技術、現代醫藥、民用航空等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充分運用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術,在汽車、家電等領域實施一批智能制造項目,促進鋼鐵、煤炭、有色等產業創新產品、管理和商業模式,推動同業間產能整合、優勝劣汰,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加強質量和標準化建設,大力培育自主品牌。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專業物流園區,大力發展航空、航運服務業,推動臨港、臨空產業集聚特色化發展。加快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旅游產品開發和營銷體系建設,推進旅游與文化、生態、健康、養老等產業互動融合。培育壯大金融保險、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科技服務、檢驗檢測、會展等產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融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發展。

  不斷優化創新環境。發揮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健全科研資金配置市場導向機制,激發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體制活力。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有效運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加快創新型園區和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建設。發揮人才核心作用,深入實施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政策,培養引進20個左右國內一流創新創業團隊。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要作用,努力構建創新高地。

  (五)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堅持穩糧增收調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持之以恒強農業富農村惠農民。

  深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繼續開展高產創建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深入實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動計劃,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與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新增高標準基本農田54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20萬畝。推進糧食收儲能力建設,實施糧食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和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加大對設施蔬菜、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政策支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激勵政策,完善基層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建設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農業物聯網試驗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村電子商務試點省。推行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推進節水、節肥、節藥,探索發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引導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開展專業化、集約化生產,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土地合作、股份合作和信用合作,促進龍頭企業做強做大。鼓勵城市工商資本進入現代農業、整合產業鏈,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現產業、要素、利益聯結。有序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00個、農民合作社100個,形成年加工產值超5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集群140個。

  持續實施美好鄉村建設。全面完成第二批710個中心村建設,啟動第三批674個中心村建設,提升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加強農村道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三線三邊”為突破口,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把村莊整治建設同發展鄉村旅游、農村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導農民在建設新家園中創造新家業。

  (六)大力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

  堅持走高質量、可持續、廣包容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展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對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住房、子女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

  統籌城鄉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推動城鎮規劃編制和依法實施,開展“多規合一”試點。開展縣城關鎮、重點鎮擴權增能試點,擴大管轄范圍,為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創造條件。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對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入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提升行動,推進縣城道路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園林綠化和水環境治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強化產業支撐,推進開發區產城一體試點,探索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科學規劃建設新城區,嚴控城鎮建設盲目擴張。優先發展城鎮公共交通,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加快棚戶區、城中村、舊住宅小區和舊商業中心改造,促進宜居宜業、安居樂業。

  強化要素保障,提高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城鎮化投融資新機制,探索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有條件的市發行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構建土地資源配置新模式,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七)持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持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不斷增強文化實力和競爭力。

  培育和踐行。廣泛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凝聚全省人民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弘揚志愿精神。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誠信文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市縣文化場所建設,建設3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200個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完成5640個20戶以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廣泛開展農村電影放映、送戲進萬村、送文藝下基層等活動,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標準化試點,推行公共圖書館縣鄉總分館制運行。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大力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進一步做好參事文史、檔案和地方志工作。

  提高地方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推動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品牌建設,豐富傳統文化和區域特色文化表現形式,積極開展國際國內文化交流活動,弘揚徽文化,傳播徽元素,彰顯徽風皖韻的生機活力。加快文化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出版、發行、廣電、報業等產業規模和競爭力,積極培育文化電商、文化服務貿易等新興業態,創建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深化文化企業改革,鼓勵骨干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和跨國經營。

  (八)切實加強生態強省建設

  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

  強化污染綜合防治。持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省轄市目標責任考核,深入開展工業廢氣、城市揚塵、秸稈焚燒、機動車尾氣等專項整治,火電機組、水泥熟料生產線脫硝比例達100%,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2萬輛,PM10平均濃度繼續下降,努力減少霧霾天氣。啟動實施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加快土壤修復,推進重污染河流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新增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500公里。嚴格環境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強化合同能源管理,實現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控制目標。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和耕地保護制度,推進節約用水,依法處置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出效率。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完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和賠償制度。探索建立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常態化,完善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加強濕地保護和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加強巢湖流域、黃山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新增造林153.2萬畝。

  (九)統籌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以保障基本民生為重點,織牢織密民生安全網,實現民生改善與經濟增長相協調、相促進。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城鄉、區域及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829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普通高中內涵發展。強化職業教育資源市級統籌,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繼續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深化高校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加強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教師管理機制。加快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建設。

  完善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和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青年創業計劃,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多渠道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啟動實施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增加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制度,提高基本工資標準并建立正常調整和增長機制,實行鄉鎮工作補貼,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城鄉社會救助對象補助水平,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政策。新增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40萬套,基本建成24萬套,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0萬戶。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啟動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強化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加快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落實好“單獨兩孩”政策,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全面加強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加快發展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幫扶體系,加強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完善殘疾人民生和權益保障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事業。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援疆援藏工作。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726.5億元,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調整完善實施內容24項,提高補助標準9項,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農村五保供養補助標準由1870元提高到2050元。強化民生工程績效管理,完善考核評價辦法和建后管養機制,擴大惠澤民生的效益。

  (十)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運用法治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更好地保障人民安寧、社會安定。

  扎實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深入開展以憲法的法制宣傳教育,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發揮社會組織對其成員的行為導引、規則約束、權益維護作用。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區矯正工作。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眾法律援助。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政復議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改進信訪工作,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完善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深入開展經常性的重點領域事故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繼續治理貨物運輸超限超載,依法關閉非煤礦山200座。加強應急平臺和應急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完善全程監管和問責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支持駐皖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推進軍事斗爭國防動員準備,深化后備力量調整改革,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工作,抓好雙擁優撫安置,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

  今年,我們還要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充分發揚民主,凝聚各方智慧,以改革創新精神謀劃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使規劃成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引領未來新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

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

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

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 亚洲图片视频在线 | 天天干天操 | 欧美男人天堂 | 色视频在线免费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天堂网国产|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 18香蕉丝瓜草莓茄子绿巨人 | 九九九热视频 | 国产精品k | 五十路亲子中出中文字幕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88 | 国产精品黄页在线播放免费 |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 极品美女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 五月婷婷婷婷婷 | 自拍自偷| 四虎家庭影院 | 67194精品| 特级毛片在线观看 |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 插菊花综合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 干干人人 | 日本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欧美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新强 | 久草视频网站 | 欧美xxxxx性开放 | 天堂 在线最新版在线 | 麻豆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五月 | 欧美高清另类自拍视频在线看 | 色噜噜狠狠先锋影音久久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 日韩城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