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胡曉義表示,進行結存基金的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將得到更多的收益,使未來養老保險的財務基礎更加雄厚。而這個問題已列入到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總體方案中,會盡早的提出一個具體方案,供中央決策。
企業未設立職業年金因為情況千差萬別
此次,國務院《決定》方案還有個重大的亮點,就是設立了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按照《決定》,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后,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有觀點認為,用財政的錢繳納職業年金會造成制度上新的不公平?胡曉義對此也進行了解釋。
胡曉義表示,問題的實質在于如何引導企業年金更快的發展,使更多的企業職工能夠不但有基本養老保險保障,而且有補充養老保險的補充保障,這樣有利于整個社會公平。
胡曉義表示,目前為止,政府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企業年金繳費的稅收優惠政策。1月1日開始施行企業年金的有關新規定,不僅個人繳費部分延交個人所得稅,而且在投資收益進入到個人賬戶的部分也是延交個人所得稅,這都是一些積極的信號。當然這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因為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顯然是有經濟實力的企業才能夠更早更快的為企業職工建立企業年金,經濟實力差的可能沒法考慮。
大多數公務員待遇水平都會有所增加
對于一個公務員來說,改革前和改革后退休的,每個月養老金領到的標準有什么樣的變化,可能是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最關心的問題。
胡曉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具體到每個人計算方式會非常細致,要按照文件規定,需要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計算。但從政策設計上考慮,顯然我們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地有所提升,這是政策考慮的基點。從這個基點出發,至少我有這樣的信心,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如果不是極特殊情況,待遇水平都會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
“這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到底改了什么?第一,改了一個制度模式。原來單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員,現在變成了一種社會化的制度安排。每個單位不管人多人少,都按照同樣標準交錢,然后形成一個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員待遇。這樣單位退休撫養比不平衡就被分散掉了,這是改革,就是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改了待遇確定機制或者叫做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原來的計發辦法是參照兩個因素,一個是以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