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選報時志愿,都會有不少的考生和家長,面對“服從調劑”這一欄,常常是前思后想,左右為難,到底是選擇“服從”還是“不服從”,是選報“服從好”還是“不服從”好?
一:認清“服從調劑”的真正內涵。
服從調劑包含兩層涵義,一是院校是否服從調劑;二是專業是否服從調劑。就是說當你所報的各個志愿院校沒有錄取你時,考生本人是否同意調配到其它院校。當你的檔案被某所大學投檔后,所填報的專業都沒有被錄取時,考生是否同意調配到其它專業。
二:“服從調劑”有條件。
“院校服從”是在你所選報的院校都沒有被錄取時才會發揮作用,但這種概率是很低的,一般院校是不會錄取沒有填報本校志愿的考生。“專業服從”的條件是你超過某院校的投檔線,但沒有達到被你所報的專業錄取線,同時該校還有專業未錄滿可以錄取你,如果你服從專業調劑便會被該專業錄取;如果你不服從調劑該校只能做退檔處理。所以,“服從專業調劑”不會影響你本來可錄取的專業,只在當你有高考分達不到你所填報的專業時才有效。
三:“服從調劑”是把雙刃劍,也利也有弊。
利:增加了考生被錄取的機會。弊:必須接受被調配的義務。調配的院校或專業很有可能與考生的初衷大相徑庭,考生在選報時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填報了服從調劑就會按照服從在缺額的招生計劃中優先調配較好的院校或專業;服從調劑考一旦被錄取,后面的志愿全部作廢。在填報時,考生家長要針對所選報的院校或專業,具體分析,全面考量,既要高度重視,又要慎重選擇。
四:是否服從,因人而異。
A.對已確定目標專業的高分段考生,可不用填寫“服從調劑”,因這些佼佼者就是沖著自己早已鎖定的或計劃深造的院校或專業而去的。如果一志愿院校或專業在競選中失利,憑借他們的分數優勢在二志愿中還可選到他們滿意的院校或專業。他們中有不少有志者甚至有復讀再戰高考考場的勇氣和決心。
B.對剛達一本線的考生,若考生非常看重院校的名氣,非一本院校不讀,建議填寫“服從專業調劑”。何況大部分考生和家長都有或多或少的名校情結,目前,“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在人才招聘中占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C.對二本高分段考生來說,可以不填“服從專業調劑”,因二本院校較多,選擇的空間相對較多。
D.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或復讀生來說,建議填寫“服從調劑。因為你的經濟環境或心理壓力承受不了進檔后退檔的打擊。
五:不能僅從招生計劃上判斷調劑專業的種類。
被調劑的專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招生計劃數比較多的專業,另一類是招生計劃數比較少的專業,這主要是由于考生心理作用形成的。如果某專業招生計劃數量多,考生會從心理產生抵觸情緒,自我感覺可能這個專業不好。
而招生計劃數量小了,考生又害怕自己錄取不了,不敢填報。事實上,院校招生計劃數量多的專業相對來說都是各行各業急需的,而計數少的專業本來需要的就少,尤其是分到外省的招生計劃數量就更少了。因而,不能僅僅從專業數量上判斷“優劣”。
六:平行志愿中慎重選報“服從調劑”。
目前不少省市實行的平行志愿投檔模式,雖然縮小了提檔比例,從原來的120%降到115%-105%,但還會有15%到5%的考生遭遇進檔后因不服專業調劑而被退檔的風險。平行志愿錄取中,考生之間的分數常常更為接近,特別是名牌院校或重點院校的熱門專業中,顯得尤其突出,高校在錄取專業時就很難滿足所有考生的意愿,考生要想不被退檔,只能依靠服從調劑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