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施意見》有些設想還比較含糊,需要盡快明晰定奪,否則會給一線教學造成混亂。
如,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如何計算入高考總分?按照規定,考生根據報考大學的要求和自身的興趣特長,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7門科目中自選3科,列入高考總成績。但這提供自選的7科是學業水平考試,屬于達標性等級考試,和作為競爭性選拔性考試的語、數、外統一高考,其考試性質和評分辦法都不一樣。即使在學考“必考題”基礎上增加“加試題”,也不會改變其達標性等級考試的性質。這種等級考試的評分怎么列入高考總分?浙江提出把自選3科的學業考試成績再加細化,按百分制計分,最低為40分,從41至100分分成20個等級賦分,每個等級差3分。這設計可謂用心良苦,但具體到考生個體,其每等3分的分差,其影響也遠大于高考三科的分差。況且7門自選科目的難易程度也不一樣,怎么去平衡?這些都是模糊點,需要認真研究看怎么解決。
三,原先提出高考只考語文、數學,語文分值增加,外語不列入高考,作為社會化等級考試,是有現實考慮的。高考必考科目的安排必須跳出學科爭地位的層面,實事求是為整個基礎教育謀劃出路。
誰都不能否認,母語比外語更具有基礎性,也更重要。事實上因為語文教育包含面更廣,更需要長期積累,難于速成,在高考中不好“拿分”,結果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中導致語文教學日益被邊緣化。每年高考在即,一些學校老師就都提出語文給其他科“讓路”。這是非常嚴峻的現實。所以增加語文分值,也是必要的舉措。但這個措施在征求意見階段就招到某些人的激烈反彈,結果《實施意見》只好按兵不動,息事寧人,按老辦法行事。
我認為,現在還可以試驗原來提出的語文、數學和外語高考的處理辦法,即語文增加分值,外語減少分值。需要說明的是,外語很重要,實施社會化等級考試并不等于不重視,一年考2次,高考列入總分,能說不重視?是比以前更加重視了。浙江的試驗方案還規定學業水平考試分值語文、數學各100分,外語150分,這就更是往外語大幅傾斜了。如果按照《實施意見》去做,我估計肯定會進一步“擠壓”語文,語文的“被邊緣化”將會進一步加劇。
四,《實施意見》規定從起,大學自主招生時間挪到高考之后,那么自主招生意義也就不大。自主招生已經實施多年,本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雖然也出現某些問題,遭受某些批評,但此舉毫無疑問是能起到某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