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并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本次備案、審批和調整的專業,將列入相關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計劃。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3389個專業布點,數量之多為歷年之最。其中,新增布點1673個、撤銷布點1670個,數量基本持平。
去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對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做出部署,要求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2023年度我國高校本科專業調整情況,表明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步伐。這需要發揮好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引領作用,也要落實和擴大學校自主權,由學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結合社會需求變化調整專業,提高專業教育質量,辦出本校的專業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調整中,有24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2024年起,即可進行高考招生。至此,本科專業目錄內共包含93個專業類、816種專業。據介紹,增設24種新專業包括: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設置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等專業;聚焦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深化“四新”建設,設置電子信息材料、智能視覺工程、智能海洋裝備等專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置中國古典學等專業;聚焦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需求,落實體育強國建設部署,設置健康科學與技術、體育康養等專業。
這體現了新增專業的國家戰略導向、科技前沿導向、社會需求導向。高等學校辦學要發揮引領社會發展的作用,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密切跟蹤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優化調整專業。但這是針對整體高等教育而言的,對于具體的高等學校來說,則需要從自身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出發新增或撤并專業,不能“一哄而上”新增“時髦”、“熱門”的新專業,也不能“一哄而下”撤并社會輿論認為的“冷門”專業。
我國高校每年都會新增或撤銷一批專業,而對于新增或撤并專業,一些人認為新增的都是熱門專業,撤并的均是冷門專業。其實不然,對于一所高校來說,新增或撤并某一專業,主要要看適不適合本校,本校有無條件把這一專業辦好。從今年高校新增和撤并專業的情況看,有的高校新增的專業,是其他高校撤并的專業,這說明,不能僅以專業的新增、撤并來判斷專業的好壞、優劣。在新增專業時,如果盲目追求熱門、時髦專業,就可能導致出現同類專業設置過多,人才培養供給超過社會需求,很快又被撤并的問題。
對于全新的專業,高校尤其要謹慎。從國家層面看,要考慮國家戰略,以及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發展的需要,引導高校開設相關的新專業。而高校在設置新專業時,要對舉辦某一新專業,從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嚴謹的論證。
我國已經賦予了高校設置專業的自主權,高校新增專業,分別實行備案制或審批制,高校調整的專業如果為專業目錄專業,只需備案即可。因此,這對高校用好自主權,設置適合本校的專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高校在設置專業時,存在熱門專業過熱的問題,這迎合了考生報考熱門專業的需求,卻在怎么保障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方面缺乏思考。
這也啟示考生,選擇大學專業不能盲目追逐“熱門”、“喜新厭舊”,而要結合學校的辦學情況,參考學校以往專業設置情況,對新增專業的專業實力、專業特色,以及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綜合分析。考生的理性選擇也可以促進高校重視專業內涵與特色建設,這也是我國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的最終目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