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1
高招錄取時“綜評”幾乎全是“A”
同分時也根本比不到“素質綜評”
學生綜合素質“不合格”出現過,最終還是錄取了
“全國有不少省份的學生電子檔案中已經包含了綜合素質評價,但可參考的價值很小,因為90%以上的學生都打A,打跟沒打一樣。”南京一所名校的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以江蘇為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包括了道德品德、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部分,前三項分合格與不合格,后三項每一項都有A、B、C、D四等。“錄取中,綜合評價的信息通常一掃而過。前三項基本是合格,后三項一大半是A。”
不過采訪中,南京某高校招辦主任倒是向記者講述了罕有的一次“意外”:一名外省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評語中竟出現了“該考生在校期間曾作弊”的評價。“學校很重視,專門到中學去調查,發現這名學生在校期間的確有一次作弊記錄。那究竟該不該錄取呢?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協商了多次后,從給機會的角度出發,最終還是錄取了這名學生。”
優先錄取根本不用看“綜評”
高考報名即將啟動,在高招錄取政策的“照顧政策”一欄中明確:綜合素質評價中,考生“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單項達到A級且其他三項合格,可享受同分條件下優先錄取的優惠。一南京高校招生負責人說,“同分情況下可以看等級,等級相同可以看語數總分,再不行還有附加分,根本不用看綜合素質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