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一分一段表”,是將全省同科類考生的總分從高到低排列(分數相同的則為并列),再按一分一段統計“本段人數”;從本段向上一直到分段的所有“段位人數”相加,就是“累計人數”,累計人數也是這一分數考生的最低位次。
新高考有總成績排名一分一段表,還有所有選物理的總分排名分段表,所有選化學的總分排名分段表,以此類推。總共有六個學科所對應的一分一段表。
一分一段表考生和家長要對比著自己的位次看,比如說孩子考了550分,位次是7500名,但是一分一段表中550分對應的位次是7960,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和你成績一樣的有不少人,你要再看一眼551分所對應的位次,比如551分對應位次是7000名,說明你的成績在7000名和7960名之間,屬于中游。
1、在“一分一段表”中找準位置
通過一分一段表,考生可以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績在今年全省同科類考生中的位次(排名),再對比預填報學校往年校線分數所對應的位次,如果兩個位次一致和相當,填報后錄取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兩者相差過大,落選的可能性就大。
找準位次,應該比單純比較分數更準確。因此,考生不能僅憑分數填報志愿,而應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績排名作為填報參考。
2、看高校近三年的錄取
對比一下近三年來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報的大學連續三四年的校線在哪個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數比至少兩年的段位高,那報考該校把握較大。
首先,最初步的一種算法。打比方今年的一本線是570,去年的分數線是550,(可能今年題比較容易),而考生的高考分數是620(比一本線高50分),那個換算到去年的成績,也大致比一本線高50分,也就是600分了。
但這樣算并不是太準確,因為如果今年題簡單的話可能有很多人是同分的。而去年題比較難,處在600分之前的人分數差距大,相對的排名比較容易確定。就像本科應屆畢業生A,他去一個既有研究生,又有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又有本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應聘。
而另一個和A能力相同的本科應屆畢業生B,去都是本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應聘。如果我們估計他們倆找到工作的機會的話,A就比較好估計,而B的話需要比較的因素就比較多了。
也就是說如果有好多人都考了600分的話,我們就不好估計省教育考試院投檔600分的考生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被投檔,所以就需要更準確的估算自己去年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