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定位是給考生定位,依據平時成績和一、二模成績,找出考生在全區考生群體中的位置(上、中、下,注意不看分數看名次),這叫基本定位或基本評估。第二個定位是給大學定位,依據是市高招辦提供的全市三年高考錄取統計資料,從這份資料中可以找出某所大學所在錄取批次中的位置。
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位置找得準,志愿才能填得恰如其分。考生要依據兩個定位和當年的招生計劃,來確定志愿選擇的重點制定出方案。要注意,考生定位和大學定位運用的是弗晰邏輯理論即模糊邏輯判斷,所以不用十分精確,只要找到大概的分數范圍和排名即可。
在志愿填報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做到最自己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知道自己的成績應該選擇哪些院校和專業。如果是剛過一本線的考生,在選擇報考一本院校的時候就要慎重了,因為不同學校每年的錄取成績都會有所變化,壓線報考這種行為實在風險太大。如果一定要報考,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調查仔細,對往年的分數做一個深度的分析。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后,會根據高考成績的高低,結合考生的人數總和,綜合進行排序。
1. 高考成績最高的考生位次為1;
2. 高考成績相同的考生,位次不同,但名次相同
3. 位次主要針對是文理科普通高考考生在本省的排序情況
4. 高考成績相同時,文科生會按語文、文綜、數學、外語的科目順序逐個將考分排序;理科生則是按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的科目順序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