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寒假時間是2022年1月13日——2022年2月17日,放假時長35天。
12月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大學與科研部共同主辦,意大利科學城與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合作承辦的第十一屆中意創新合作周在北京拉開帷幕。合作周開幕式鄭州分會場設在我校龍子湖校區。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徐宗勤,校長介曉磊,副校長康相濤、林同保,原副校長張全國出席活動。省科技廳科技合作處,我校科技處、國際合作處、機電工程學院有關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參加活動。
介曉磊在致辭中介紹了學校辦學歷史和特色,并就河南農業大學在科學技術研發、國際合作交流、生物質能源開發、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他強調,河南農業大學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一所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特色明顯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努力成為河南高級農業人才的培養基地、農業科技創新的依托基地、農業高新技術的孵化基地、農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基地。
主會場由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戴鋼和意大利科學城秘書長馬西莫·卡瓦列雷共同主持。意大利科學城主席里卡多·維拉里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許強分別致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和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院長安東尼奧·佐科利圍繞共同研究創新、更好影響未來主題分別發言。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主席瑪麗亞·基亞拉·卡羅扎發表了題為“后疫情時代科學研究面臨的新挑戰”的主旨演講。中國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和意大利大學與科研部部長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梅莎分別致辭。
經國家科技部和意大利大學與科研部遴選,由河南農業大學牽頭,聯合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大氣污染研究所成立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意聯合研究中心”項目正式簽約,成為中意兩國僅有的三個簽約項目中的一員。在徐宗勤、介曉磊的共同見證下,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張全國與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大氣污染研究所主任Francesco Patracchini進行了線上簽約。
該中心由河南農業大學牽頭,聯合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大氣污染研究所、黃河科技學院、東北農業大學和河南省圖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成立,旨在就生物質能開發和三廢處理與綜合利用等方向進行合作,致力于零碳和負碳技術的開發,實現農業廢棄物高值化利用,培養能源與環境相關的專業人才,建立中意之間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長期合作機制,積極推動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
據悉,中意創新合作周每年在中意兩國輪流舉辦,自2010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十屆。多年來,中意兩國關系通過創新合作周這一雙邊科技合作項目越發密切,形成了兩國整合雙邊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政府間創新合作機制,旨在加強國家研究和創新體系,促進具有戰略意義及社會意義的共同領域內的學術、科學和技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