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學院簡介
重慶三峽學院(教育部代碼10643)始建于1956年,現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慶市第二大城市??重慶市萬州區。1994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三峽庫區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歷經60多年發展,學校成為重慶市首所根植“綠色教育理念”、力推“綠色教育產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現已形成以文、工為主,理學、管理學等9大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學科結構和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辦學格局。
辦學規模方面,學校現有17個二級學院,擁有涵蓋9個學科門類的58個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24個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占地面積達1980余畝,校舍面積58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近150萬冊、電子圖書150余萬種,固定資產12億余元。學校是全國智慧校園建設試點單位,重慶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成員單位。全日制學生近2萬人(含研究生200余人)
學科建設方面,學校建有“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等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三峽庫區水環境演變與污染防治”、“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重慶市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農業生態安全”等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電動汽車OBD關鍵技術創新創業團隊”納入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創新創業團隊支持計劃。辦有《何其芳研究》等特色學術刊物。獲3個重慶市級重點學科。正式出版《夔州詩全集》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
科學研究方面,學校建有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重慶市輕合金材料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科研平臺5個。建有“太陽鳥”等重慶市級眾創空間2個。承擔國家級基金項目、部市級科研項目350余項。成功申請專利240余項,發表論文7000余篇,三大檢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論文10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60余部。科研成果先后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科技進步獎等部市級以上獎勵。
隊伍建設方面,學校現有1400余名教職工,其中巴渝學者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重慶市教學名師3人,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4人,市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0人,市高校創新團隊2人。在職專任教師近800人,高級職稱350余人(其中正教授110余人),獲博士、碩士學位680余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近18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72人。建有重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進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中國科學院教授李寬意等特聘高層次教授科研創新團隊11個,包括5人,國家杰出青年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1人。
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是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現有國家級、重慶市級特色專業9個,重慶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學校學生組隊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巧固球賽獲獎,在“挑戰杯”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競賽中屢獲佳績,近年來獲省部級以上獎項500余項,其中獲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六連冠、重慶市武術比賽九連冠。畢業生考研錄取率達參考人數的35%左右,升入到“985 211高校”占40%左右。現為重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示范中心,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八年穩定在95%左右。
開放辦學方面,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等多所國外大學,與德國BSK、印尼國際日報等多家國外公司和研究機構,與國內多所大學建立了互派教師、訪問學者和學術交流等合作關系。與國務院三峽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方政府部門,與中興通訊、中科曙光、銳捷網絡、重慶長航等知名企(事)業單位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實踐、創新創業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東南大學長期開展了“1+2+1”、“1+3”模式聯合培養本科生。
當前,學校正處于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將堅定不移走綠色教育之路,秉承“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三峽、服務重慶、面向全國”的辦學思路,弘揚“厚德、博學、自強、創新”的校訓精神,明確“學科牽引、應用為本”的發展方向,把握“理念先導、人才支撐、經濟基礎、制度保障”的發展要素,倡導“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尚學善思、寬容和諧”的優良校風、“學用相長、知行合一”的良好學風,遵循“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全力推動“六個校園”(活力校園、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開放校園)和“六個一流”(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教師、一流學生、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設,力爭早日把學校建成重慶高等教育界有重要影響、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6 | 531 | 487 | 477 | 416 416 | 二批 |
2015 | -- | 540 | -- | 527 527 | 二批 |
2014 | 537 | 470 | 458 | 455 455 | 二批 |
2013 | 524 | 477 | 462 | 462 462 | 二批 |
2012 | 529 | 478 | -- | 462 462 | 二批 |
2011 | 528 | 491 | -- | 479 479 | 二批 |
2010 | 531 | 489 | -- | 478 478 | 二批 |
2009 | 553 | 513 | -- | 502 502 | 二批 |
2008 | 574 | 500 | -- | 488 488 | 二批 |
2007 | 520 | 461 | -- | 450 450 | 二批 |
2006 | 605 | 489 | -- | 476 476 | 二批 |
重慶理工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26重慶理工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50重慶工商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06重慶工商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10:0:06